|
|
|
|
知识园地 |
|
|
|
翻译师资培训: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 |
点击:167 关键字: |
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缩影。对翻译的巨大需求,使得许多翻译院系应运而生,翻译教学因此也得到空前的重视。近年来,不仅设立了MTI专业翻译硕士学位,本科翻译系或翻译专业也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成立,形成本硕两个层次共同培养翻译的情况。但是,像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大发展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盲目性,有些方面的条件势必跟不上发展,翻译师资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翻译师资无非有两个主要的来源,一是聘用有实务经验的职业翻译人员从教,二是原来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改行教翻译。前者多见于研究生层次的专业翻译教学,后者则多见于本科翻译教学,在口译教学方面,这种现象尤其突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仅从大学本科开设翻译课和建立翻译专业的学校数量上来看,对本科翻译师资的需求量远远大于研究生层次的翻译教学。全部聘用有实务经验的职业翻译人员任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大学本科翻译师资的主要来源将仍然是外语教师。但是相当多的教师本身没有翻译的经验。Daniel Gile(2005)曾经对无翻译经验的外语教师从事翻译教学的情况作过一个分析,指出了其中的缺憾:一是这些教师没有翻译职场经验,因此无法给学生提供专业和职业性的指导;二是这些教师对翻译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语言方面,常常把翻译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转换,而不是社会交际活动,因此对翻译质量的评估往往着眼于两种语言的对等和对应,而不考虑到具体交际状况下偏离语言准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种翻译教学很可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导;三是这些教师对翻译的认知过程不太了解,因此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一定能够作出切中要害的指导。 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典型的教学翻译(school translation)。关于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区别,过去也有过一些讨论。在教学翻译中,翻译是外语教学的附庸、教学的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把翻译作为外语教学的工具时,我们说某个外文词与某个中文词词义对等,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这个外文词的理解,但假如让学生误以为这就叫翻译,那是非常有害的,会影响人们对翻译的正确认识(穆雷,1999)。翻译专业与其他学科有一定差别,教师如果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往往会按照传统的教学翻译方法,让学生逐句翻译,以语法正确为原则,或者只是训练学生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如果没有对口译的基本了解和研究,只能停留在经验论阶段,对学生实践的指导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刘和平,2008)。大学本科是学生学习翻译的初级阶段,如果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将形成一些先入为主的印象,养成一些将来难以改正的不正确的语言习惯和翻译方法。 当然,由于国内翻译市场的需求巨大,许多教师现在也开始多多少少从事一些翻译实践工作,只不过可能达不到职业翻译的高度。翻译教师本身有翻译经验或者聘用职业译员从事翻译教学固然非常重要,但并不意味着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维也纳大学教授Pchhacker曾经于1995/96年对该校翻译系11种语言的同声传译教学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①,参加调查的既有教师,也有学生。调查结果表明,虽然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职业译员,但是在教学方法上,也是五花八门,各行其是。当然,因为这些教师大多有翻译实践经验,虽然采取的教学方法不一致,但至少在教学内容上相差不大,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但是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又没有规范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质量可想而知。 翻译师资培训,特别是口译师资培训在世界其他地方越来越引起重视。国际会议口译工作者协会(AIIC)近年来一直不定期地举办口译师资培训,主要是为有意从事口译教学的AIIC会员提供教学法的训练。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在美国国内举办各种语言混合的口笔译师资培训,在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也举办了针对具体语言的师资培训。日内瓦大学翻译学院还开设了口译教学硕士课程②,为有专业口译经验的译员提供口译教学训练。国内对翻译师资的培训近年来也非常重视。中国译协于2004和2006年两次举行全国暑期翻译师资培训,有关高校也举办了分别针对职业翻译教学和本科翻译教学的的培训。对翻译师资培训的必要性已经形成了共识。 本科翻译教学是翻译教学和翻译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本科翻译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本科翻译教学实际上是翻译的启蒙和基础的阶段,因此,教学法对本科翻译教学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研究生层次的翻译教学。如何对本科翻译师资进行培训,便成为一个现实并且非常重要的问题。本科翻译师资培训与MTI师资培训相比有两大挑战:一是本科翻译师资需求量大,二是现有本科翻译师资知识结构差别较大。可喜的是,中国译协利用其作为全国性专业翻译组织的地位和优势,调动国内外各种资源,组织发起了专门针对本科翻译师资的全国翻译师资培训证书课程。这一课程与MTI指导委员会正在推动的MTI师资培训一起,将形成两套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的师资培训体系。由专业组织牵头组织师资培训有其难以替代的优势:既不失其权威性,又能优化调动和使用资源。培训体系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具体的实施采用模块的方式,既能够保证培训的系统性、连续性和专业性,避免课程重复,浪费资源与精力,又能使各个有比较优势的高校通过负责模块的教学在统一的体系中发挥其教学优势。 专门针对本科的翻译师资培训证书课程是本科翻译师资培训系统化和专业化的一个有益尝试。本人有幸参与了课程的设计,希望就课程的设计理念作一点说明。首先应该指出的是,课程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探讨翻译教学的过程,力求建立可以接受的大学本科翻译教学规范。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到目前本科翻译教师的知识结构、经历以及语言能力,考虑到本科翻译教学作为翻译教学的初级阶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课程设计中提出两个重要的理念: 1.建立以过程为基础的翻译教学规范 鉴于目前本科翻译教师的知识结构、经历以及语言能力差别较大,有必要建立以过程为基础的翻译教学。以过程为基础的活动(process-based)是各个领域采用比较多的一种组织方式,即着重于活动的过程,以过程及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程序保证目标的实现。这一方法用于翻译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过程体现一套教学规范。过程就是要经历的事情,是不可跳跃或规避的。就如民主选举一样,无论最后选举的结果如何,选举的过程是要有的,而且有严格的程序。过程为实现目标提供保证,也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过程能够保证教学的全面性,该做的都得做,不能漏掉。过程能够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循序渐进。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过程能够提出一套标准和规范,翻译教师要成功地完成翻译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套标准和规范。Gile(1995)曾经提出过以过程为主的教学(process-oriented teaching)这个概念,但只是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做了论述,例如在翻译教学中,要注重翻译本身的过程,而不是只看学生翻译的结果。具体说,就是不能简单地给学生发篇作业,然后就事论事地评论哪里对了,哪里错了。而应该事先给学生讲述翻译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进行评估时,不是单纯地评论词汇与结构的选择对错,而应该评论做出这些选择的过程。我们提出的以过程为基础的教学(process-based teaching),包括的内容则更多一些,实际上涵盖两个层面的过程:在微观的层面上,也就是具体到某一课程的教学,许多方面与Gile提出的概念应该是一致的,但还包括更多更具体的内容,其中不少是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问题,例如具体课程的设计、教案的编写、课堂活动的安排、围绕翻译技能设计安排教学、教学资料的选择、资料的难度的掌握、翻译质量的评估、各种类型翻译的具体教学手段等。从宏观上讲,就是把翻译教学体系看作一个大过程,从培养目标开始,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师资条件,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避免盲目性。培养目标又会影响到教学大纲的设计:作为外语教学的一部分,翻译课如何设置,作为本科翻译系,课程如何设置,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培养目标,哪些课应该开,哪些课不应开。通过翻译教学过程而建立起的翻译教学规范对翻译教师也提出了专业要求:翻译教师既要实施教学,又需不断学习,力求提高本身的素质。对翻译教学管理人员(系主任或院长)来说,也需要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熟悉翻译的认知过程,掌握翻译市场的发展和动态,明确本科翻译教学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适当地制定教学大纲,设置课程。 2.建立操作性较强的翻译教学规范 翻译教学既是一个体系,也是一个过程。将体系加以实施,就成为过程,因此,翻译教学作为一个过程应该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大学本科翻译师资培训证书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从翻译实践到理论研究,都实现相当程度的可操作性。证书课程口笔译各分三个模块(Module)。模块一是翻译实践,为尚无翻译实践经验的外语或翻译教师提供一个机会,了解和学习翻译的基本概念、原则、技巧与策略,对翻译增加一些感性的认识。即使是原来有些翻译经验,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了解真正的职业翻译的标准和要求,了解职业翻译与教学翻译(即作为外语教学一部分的翻译课)之间的区别。模块二是翻译教学法,这一模块有两项重要内容:一是讨论以过程为基础的翻译教学这一理念,提出翻译教学过程中具体程序,如何通过过程和过程中的具体程序保证翻译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是具体课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何将翻译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原则和理念以及翻译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能够掌握的技能,而不只是书本知识。例如翻译训练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翻译思维方法,培养突破语言表层结构,抓住深层意思的能力。这种能力如何培养,采用什么方法,通过培训将提出一套实用而有效的方法。翻译的原则不能笼统地说说而已,而是应该配有一套较为系统较为科学的方法和训练,否则原则恐怕永远是原则,而难以付诸实践(鲍川运,2004)。模块三是翻译理论研究。这是另外一个颇具特色的部分。传统的理论教学通常是讲座式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做笔记。模块三的教学将努力使理论教学增加可操作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翻译理论和原则能够与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挂钩,有具体的实施方法。特别是理论研究方法和翻译研究论文写作部分,不仅探讨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和范围,甚至还可以提出具体的课题,介绍与讨论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论文写作的规范,大到论文的立意和角度,小到文献的使用和写作的体例等,目的是帮助学员开辟学术研究的思路,规范学术研究的方法,希望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出一批既有学识又有动手能力的翻译研究学者。 总之,大学本科翻译师资培训应有两个方面:基本概念知识和教学方法,既考虑到教学的内容,又考虑到教学的方法。翻译的需求日益增加,翻译的培养备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翻译教学似乎还没得到应有的注意。从参与翻译教学的人数上来说,中国恐怕是“世界之最”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并不是最好的(穆雷,1999)。在我们批评“只要会外语就能做翻译”这种说法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想一想,只要会教外语,是不是就能教翻译,甚至是不是只要会做翻译,就能教翻译?现在迫切的任务是帮助许多从事翻译教学但又没有翻译实践经验或对翻译了解不多的教师学习和掌握翻译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的是,有翻译经验但无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胜任教学。凭着自己的经验,各行其是地组织教学,虽然掌握了教学内容,但没有方法,则不能因材施教,达到应有的效果。大学本科是学习翻译的启蒙阶段,如何以正确的方法将学生引入门,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否则就会造成持久而难以纠正的错误方法和习惯。翻译事业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是应该也能够解决翻译培训中的误区的时候了。建立翻译教学的规范,使从事翻译的教师对翻译的认知过程、翻译的技能以及翻译训练的方法有正确的认识和掌握,使翻译教学做到系统性、专业性,将能对翻译学科的建设和翻译事业的长期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来源:中国翻译 作者:鲍川运
|
|
|
|